江西新闻网 > 健康 > 正文
拉肚子会让人变傻实锤了

  炎症性肠病(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, IBD)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道疾病,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。流行病学资料显示,近年来我国IBD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,患病人数已达3.44/100000,居亚洲首位。

  研究显示,炎症性肠病患者不止饱受腹痛腹泻之苦,40的患者还伴有焦虑、抑郁症状,甚至产生认知功能受损。在结肠炎小鼠身上,同样能够观察到焦虑、抑郁行为产生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改变。但肠炎导致精神症状的机制还不清楚。

  不同于大众认知层面简单地将IB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归因于疾病的痛苦,科学家将目光放在肠-脑联系上。近期发表在《自然》(《Science》)杂志的一篇研究就从肠-脑血管轴入手,揭示了肠道炎症引起精神症状的关键机制。

  人们此前已经知道,肠道炎症状态下,肠道血管屏障渗漏增加,肠腔内的细菌毒素也随之进入血液循环之中,引起系统性全身炎症反应。

 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拥有复杂的血管屏障,包括血-脑屏障和血-脑脊液屏障,正常情况下,脑血管屏障会限制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内,维持脑组织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。

  但研究人员观察到,在小鼠结肠炎急性期,小鼠大脑中的巨噬细胞数量增加,同时,小胶质细胞及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监视细胞也处于被激活状态,说明肠道炎症能够迅速引起脑部炎症反应。

  那么,肠道炎症状态下,肠道来源的细菌毒素和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是如何进入脑内的呢?研究人员观察到,在急性肠炎状态下,脑血管屏障结构发生改变,尽管在初期脉络丛区脑血管屏障通透性一过性增强,随后,脑血管屏障迅速关闭,直到肠炎恢复,才重新开放。而向小鼠腹腔内注射细菌内毒素——脂多糖LPS,同样可以在小鼠脑部观察到类似急性结肠炎时发生的变化——脉络丛血-脑脊液屏障关闭,说明细菌内毒素的存在影响脑血管屏障结构改变。

  可能有人疑惑,既然脑屏障关闭了,那么按理来说,有害物质不能进入脑部了,应该就不会对脑产生进一步影响,那么焦虑、抑郁,甚至认知下降是如何产生的呢?

  对此,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因编辑小鼠在注射诱导药物后,能够使得小鼠在没有肠道炎症和疾病痛苦的情况下,脑血管屏障关闭,这时再去研究小鼠的行为,发现脑血管屏障关闭后,小鼠出现了焦虑样行为、情景记忆能力受损,而抑郁行为则没有表现。原来精神症状,至少是部分精神症状出现的关键,就出在关闭的脑血管屏障!

  所有的事件现象终于可以串起来了:在肠道炎症状态下,有害物质进入血液,脑血管屏障感受到了这种“威胁”,选择关闭来阻止有害物质进入,维持脑内稳态,然而隔绝了对外来往,有害物质不能进入,有益物质也不能进入,脑内产生的垃圾同样运不出去,这时就产生了就会产生精神症状。

  在动物模型上,研究人员观察到脑血管屏障的改变在肠炎恢复后也能回到原状,如果是长期的反复发作的肠炎,比如临床上的IBD患者,脑屏障结构的改变还是一过性的吗,是否会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呢?这些问题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。

  (王天奡)


最新资讯
精彩图文
新闻排行
热帖推荐

江西新闻网简介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中国图片 | 产品答疑

Copyright © 2012-2019 cns-photo All Rights Reserved

江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